您好,今天是: 欢迎您访问赣州农业农村网。
无障碍 关怀版
农业气象:
位置导航: 首页 > 政务公开 > 农业概况

赣州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0-10-16 16:26:11    文章来源:   作者:   访问量:


赣州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农业总人口681万人、占总人口的69.3%,耕地面积660万亩。近年来,紧紧围绕《若干意见》提出的“建设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面向东南沿海和港澳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目标定位,策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现代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年我局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全国首批34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城际合作城市之一。全市现有安远天华、全南现代牧业、定南华鑫牧业、江西诸信实业等7家企业成功申报成为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每年有约250万头生猪、2000万羽家禽、10万吨脐橙、5万吨蔬菜销往大湾区,供港生猪占全省60%

201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08.1亿元、农业增加值388.1亿元,分别增长3.25%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1元,增长10.8%,增幅连续七年全省第一。现有国家命名的“中国特产之乡”14个,中国驰名商标5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3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件,“三品一标”农产品486个。全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179家、省级92家、国家级5家,规模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655家,其中超亿元的54,销售收入436.05亿元,利税总额达35.51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92家,销售收入306.76亿元,利税总额达5.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7%9.8%,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2.8%,比上年增加3.77个百分点。

    1.粮食产业。以水稻为主的粮食是我市的传统农业产业,水稻占粮食作物的比重和双季稻占水稻的比重均在90%以上,有宁都、兴国、信丰、于都、南康5个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县,其中宁都县是全国产粮大县。近年来,我市坚持粮食安全底线不动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市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2019年全市粮食播面763.8万亩、总产269.6万吨,自产粮食可实现基本口粮供给平衡。粮食加工能力较强,现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107个,年加工能力220万吨,实际加工90万吨。“五丰牌”系列米粉多次荣获省、部级金奖和国内名牌及省内著名商标等荣誉。主要产品有宁都富硒有机大米、崇义高山梯田有机米、会昌米粉、定南面条、赣县面条、赣县黄元米果、石城米粉、大余黄元米果等。

    2.脐橙产业。赣州是全国著名脐橙主产区、被誉为“世界橙乡”。2019年全市柑橘面积214万亩、产量154万吨,其中脐橙种植面积163万亩、产量125万吨。实现脐橙产业集群总产值180亿元,赣南脐橙荣登2020年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百强榜第6,位列水果类产品第一,“赣南脐橙”、“寻乌蜜桔”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体系,不但走进了国内所有大中城市市场,而且远销港、澳、东南亚、中东以及俄罗斯、蒙古、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主要有赣南脐橙、寻乌蜜桔、南康甜柚、安远红心柚、会昌桔柚、石城红肉脐橙、信丰农夫山泉17.5°脐橙汁、赣县脐橙酵素深加工品等。

3.蔬菜产业。我市立足气候生态资源、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两大基础优势,在专家论证、示范推进的基础上,提出“山上栽脐橙、田里种蔬菜”的产业富民格局,把蔬菜作为继赣南脐橙之后又一支柱富民产业来打造。规模上快速扩张,从过去的零星露地种植,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化、设施化、产业化,累计建成规模蔬菜基地25.9万亩、其中设施大棚面积20.95亩,分别比2015年增加20.66万亩基地、19.83万亩大棚,形成了宁都辣椒、兴国芦笋、于都丝瓜、信丰辣椒、会昌贝贝小南瓜等蔬菜优势产区。技术上全面提升,市政府聘请国内6名行业顶级专家组成蔬菜产业顾问团,在南康、于都、宁都共落地3个蔬菜院士工作站,攻关破解了品种、茬口、棚型和基地建设难题;模式上高效突破,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本菜农”的组织形式,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基本菜农,引进瑞克斯旺等种业龙头,规划建设赣南蔬菜配套产业园;市场上有效衔接,抢抓东南沿海和省内目标市场,建成中农批、华东城等蔬菜批发市场,日均交易量达2120吨。制定“赣南蔬菜”品牌评价标准,承办2018年中国蔬菜产业大会,组织参加省内外各类展销会、推介会,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有效扩大赣南蔬菜影响力。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积极开展市场准入认证,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信丰)配送分中心建设。

4.生猪产业。赣州是江西的畜禽养殖大市,2019年生猪出栏577.9万头,占全省五分之一。有4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5个省级调出大县;有供港生猪基地15个,占全省供港生猪的60%以上,生猪产值100亿元。生猪总产量、产值等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全省生猪优势主产区和闽粤沿海发达城市重要的生猪“菜篮子”供应基地。转型发展步伐加快。近年来,温氏、正大、正邦集团等国内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纷纷进驻我市,采用“公司+小区+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生猪生产经营模式新突破,养殖格局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规模化猪场已逐步成为养猪业快速发展的主体。全市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600余家,其中万头猪场61家。优势产区基本形成,南康、定南、信丰、兴国4县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赣县、瑞金、会昌、于都、安远5县为省级生猪调出大县。已初步形成以安远、寻乌、信丰等12个县市为重点的果园生态养猪区和以赣县、兴国、南康等为主的专业乡镇、专业村生猪产区以及以定南、全南、信丰等县为主的生猪外销与供港主产区。有15家生猪饲养场通过GAP认证获得供港资质,是全国供港注册猪场GAP认证最高的区域之一,供港生猪占全省的60%,占全国供港生猪的10%。产品加工迅速崛起,有江西煌德食品有限公司、赣州市关刀肉类加工厂等猪肉产品加工企业30余家,年加工能力100万头。目前企业年加工量30万头,居民手工制作腌腊制品20万头,加工率占生猪产量的8.5%。主要加工产品有香肠、腊肉、火腿、方肉等。

5.牛羊产业。我市气候、光热条件不仅适宜种植暖季型牧草生长,也非常适宜牛、羊等草食畜禽放养。近年来,我市坚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面向市场的原则,加快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禽生产已连续多年成为我市增长速度最快的项目。同时全市各地都将牛羊生产作为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项目来抓,建设集中饲养场,规模养殖积极性较高,增长势头较为强劲,2019年肉牛出栏26.6万头,羊出栏11.4万头。

6.家禽产业。家禽产业是我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2019年全市家禽出笼1.27亿羽,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产量、产值位居全省第一。初步形成了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地方优势区域,即:以宁都、于都、龙南、兴国、瑞金等县(市)为主的宁都黄鸡生产优势区域,其中宁都县年出笼5007万羽;以兴国、于都、安远等县为主的兴国灰鹅生产优势区域;以大余、南康、赣县、于都、赣州开发区等县(区)为主的肉鸭生产优势区域;以寻乌、信丰、瑞金、龙南、上犹等县为主的蛋鸡生产优势区域。宁都黄鸡、兴国灰鹅、大余麻鸭是我市的地方优良家禽品种,均列入了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目前我市已建立宁都黄鸡和兴国灰鹅2个地方品种原种场。宁都黄鸡入选2020年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百强榜,宁都黄鸡获得国家“证明商标”注册、中国驰名商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省首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兴国灰鹅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江西省地方畜禽品种志。禽类产品加工主要以生产板鸭、腊鹅为主,年加工量500万羽。

    7.水产产业。近年来,按照“一条鱼一个产业”的思路,积极调整水产产业结构,在发展四大家鱼等大宗水产品养殖的同时,大力发展鲟鱼、刺鲃、鳗鱼等特种养殖。2019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9.74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8.9万吨,水产品一产产值达59.4亿元,鳗鱼年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水产早繁苗发展迅速,年生产能力85亿尾,占全省四分之一以上。优化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以商品鱼养殖、水产苗繁育、水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带三基地”产业格局。“五带”即:以信丰县、宁都县、赣县为主的草鱼等大宗水产品养殖产业带;以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为主的鲟鱼养殖产业带;以赣县、全南县、上犹县为主的刺鲃养殖产业带;以于都县、会昌县、宁都县为主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以南康市、崇义县为主的生态甲鱼养殖产业带。“三基地”即:兴国红鲤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宁都、大余省级“四大家鱼”早繁苗基地;瑞金市、石城县鳗鱼养殖加工出口创汇基地。

8.茶叶产业。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出台了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培育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推进“互联网+”茶叶等系列实施方案,从2016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茶叶产业发展资金,对新建茶园、购置茶机、“互联网+”等进行奖补,有力推动了茶叶产业发展。截止2019年底,全市茶叶面积19.99万亩、产量5184吨,万亩以上的有上犹、宁都、于都、兴国等县,面积最大的上犹县有10万亩,占全市茶叶总面积的一半。引进推广了龙井43、安吉白茶、黄金芽等10多个优良品种,加工产品由原来的单一加工生产绿茶产品转为加工绿茶、白茶、红茶等多种产品。大力推进茶叶品牌整合,全力打造“赣南高山茶”区域公用品牌。目前,“赣南高山茶”集体商标已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首审进入预排期。

9.白莲产业。白莲是我市传统经济作物,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石城县就有种植,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上世纪50年代开始规模种植,80年代逐年扩大,90年代迅速发展;1996年该县被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白莲之乡”。白莲种植主要在石城、宁都、瑞金3个县(市),面积占全市95%以上。石城县每年举办荷花生态旅游文化节,打造“中国最美莲乡”。宁都、瑞金等县(市)积极打造白莲休闲旅游。先后引进推广太空3号、太空36号、赣莲61号、赣莲62号、建选17号、建选35号等几百个系列品种,推广了莲田养鱼、莲田蜜蜂授粉等一批实用技术。2019年全市白莲种植面积18万亩,白莲已成为莲区农民的增收产业,亩均效益4400元,纯收入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