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市情简介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辖3区2市13县及蓉江新区、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综合保税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983万,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4和1/5,是江西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共有293个乡镇(街道)、3464个行政村、517个社区。市树为榕树,市花为杜鹃花。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是赣粤闽湘四省通衢,江西南大门、珠三角直接腹地、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即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正成为我国重要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四省边际区域最大的民用机场,直达北京等33个城市,国际航线正式通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559公里,约占全省的1/4;昌赣高铁通车运营,铁路营运里程达788公里。二是文明久远灿烂。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置县,宋定名赣州。张九龄、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政功墨迹,唐代马祖道一禅师、风水大师杨筠松分别在此弘扬禅宗文化、堪舆文化,周敦颐、程颢、程颐、王阳明等理学大家使赣州成为宋明理学发祥地,民国时期蒋经国主政赣南(1939年6月至1945年6月)长达6年。赣州是“江南宋城”,为宋代36个大城市之一,被誉为“宋城博物馆”。八境台踞章、贡两江交汇处,“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郁孤台以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而声名远播;至今保存有全国最为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江西四大名窑——七里镇古窑址,泽惠古今的宋代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被誉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赣州是“客家摇篮”,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至今保存完好的上千座客家围屋,被誉为中国民居建筑奇葩;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石城灯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三是革命历史辉煌。赣州是“红都圣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奠基,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赣南山区浴血坚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闪光足迹。赣南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仅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分别占全省、全国烈士总数的43.8%、7.5%,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州籍烈士倒下。赣州走出了134位开国将军,其中兴国籍将军56名,兴国被誉为“将军县”。赣南红土地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深刻阐述了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四是资源禀赋独特。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美称。黑钨储量居世界第一;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同类稀土资源保有储量60%以上,在国内外同类型矿种中位居第一,富含高价值的铽、镝、铕、钇等中重稀土元素。被誉为“世界橙乡”,脐橙种植面积156万亩,为世界最大;年产量居世界第三、全国第一。五是生态环境良好。年平均气温19.1度、降雨量1580毫米。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2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3个、省级湿地公园7个,森林覆盖率达76.23%,是全国十八个重点林区和十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享有“生态家园”美誉。章、贡两江合流为赣江,鄱阳湖水系的25%、东江水系的12%流量源于赣南,年均水资源量335.7亿立方米;崇义阳明山号称“天然氧吧”,空气负氧离子最高值为每立方厘米19.2万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