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欢迎您访问赣州农业农村网。
位置导航: 首页 > 政务公开 > 科站中心 > 养殖业

切勿盲目施救——畜禽粪污处理有限空间作业须警钟长鸣!

发布时间:2025-03-31 14:42:00    文章来源:畜牧中心   作者: 刘兰平   访问量:


畜禽粪污处理有限空间是指畜禽养殖场(户)在处理畜禽粪污时建设的,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存在中毒、窒息、火灾爆炸、淹溺等风险隐患。包括氧化塘、化粪池等畜禽液体粪污贮存设施,封闭式粪污处理车间、立式好氧发酵罐等畜禽固体粪污贮存设施。

一、畜禽粪污处理有限空间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为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应纳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统一管理,可单独建立也可与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有机融合。在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容方面:一方面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以提醒人员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畜禽粪污处理有限空间作业要点

1.作业前准备

(1)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安全帽、安全绳、空气呼吸器等必要的防护用品,作业前检查用品是否可用。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可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设备。

(2)做好人员培训。应定期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重点包括有限空间危害、安全操作规范、防护用品使用、应急救援知识等。

(3)做好作业方案。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编制详细的作业方案。作业方案应经本单位相关人员审核和批准。

(4)做好安全交底。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交底后,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应签字确认。

2.作业中保护

(1)做好通风换气。作业前和作业中,应持续对有限空间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确保作业环境中相关气体浓度达到安全生产阈值后再作业,对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应优先采用机械通风。

(2)做好气体检测。通风换气后,应使用检测设备或适用的其他方式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进行检测,重点检测硫化氢、氨气、甲烷、氧气等气体,在气体浓度达到安全生产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做好安全防护。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空气呼吸器、安全绳和安全帽等防护用品。作业周边应设置安全隔离护栏等设施,严防无关人员进入。

(4)做好现场监护。作业时应设置2人及以上专人进行现场监护,密切关注作业人员状况,保持信息畅通,发现异常时立即进行科学救援。

3.作业后恢复

(1)做好人员清点。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点作业人员数量,确保所有人员安全撤离有限空间。

(2)做好现场清理。拆除作业过程中设置的安全隔离设施,恢复有限空间及周边环境原状。

三、畜禽粪污处理有限空间施救指南

如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作业人员在还具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救措施。作业人员可使用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等救援逃生设备,提高自救成功效率。如果作业人员自救逃生失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救援或进入式救援方式。

(一)采用非进入式救援。如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挂点可靠连接,并且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进出口之间通畅、无障碍物阻挡,可采用非进入式救援,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设备与器材,安全快速地将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移出有限空间。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应急救援方式。

(二)采用进入式救援。当受困人员未佩戴全身式安全带,也无安全绳与有限空间外部挂点连接,或因受困人员所处位置无法实施非进入式救援时,就需要救援人员采用进入式救援。

进入式救援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救援方式,一旦救援人员防护不当,极易出现伤亡扩大。要求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首先确保自身防护安全、有效。同时,救援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有限空间救援培训和演练,能够熟练使用防护用品和救援设备设施,并确保能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施救。救援人员应配置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等专业应急救援装备。

若现场不具备自主救援条件,救援人员未得到足够防护,不能保障自身安全,则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应及时拨打119和120,依靠专业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决不允许强行施救。

(三)受困人员脱离有限空间后,应迅速被转移至安全、空气新鲜处,进行正确、有效的现场救护,并及时送医院,以挽救人员生命,减轻伤亡。